Nov
4th
Nov
4th
近期,一些地方接连发生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事故和建筑物、桥梁垮塌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记者从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经验交流会”上获悉,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不仅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安全生产。如中石油的GPS车载终端中加装安全指标检测器,既提高了配送管理水平,更提高了安全环保能力,使超速车辆减少60%。而济钢集团通过实施安全信息化,2010年生产事故降低11%,设备事故减少13%。
信息化是安全生产必然选择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指出,安全生产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促进工业领域安全生产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应有之义。
安全生产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工业尚处在重化工业阶段,是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和“高发期”。“十一五”期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10万就业人员事故死亡率分别下降71%和45%。但我国安全生产主要指标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依然较大。赛迪智库在大会上发布的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亿元GDP事故死亡率约为先进国家的10倍,工矿商贸10万人事故死亡率是先进国家的2倍多,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多。因此,必须加大力度,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增强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安全生产是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在大会发言中说,“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实现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重要时期。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制定了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6%以上、工矿商贸10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6%以上的目标,可见安全生产任重道远。
要实现以上目标,既要有信心,更要有正确的理念。北京首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鑫泉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对企业安全生产来说,设备的先进性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运营理念的先进性。从安全生产的经验看,70%以上的事故仍然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再先进的设备仍然需要有良好的运营机制来保证其得到有效发挥。而北京首安建设的安全业务数据平台,本身就是对企业安全生产业务的梳理和改造。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安全生产是两化融合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和切入点,信息化是提高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运用先进的自动化、信息技术,并借鉴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提供具有预测、预判、预控能力的管理手段,通过管控一体化,实现安全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由程序管理向工序管理的转变,这是安全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但是,当前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还存在各种问题。比如:系统化应用比例较低,整体应用水平有待提高。专家指出,目前的应用大多数集中在监控监测等相对初级的层面,安全综合管理、HSE等系统化应用相对较少,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无缝衔接以及信息共享还不够顺畅,信息化标准体系尚未建立,难以实现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也加大了企业信息系统维护、升级以及跨区域管理的成本和难度。
重点行业探索安全生产信息化
业内人士建议,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两化融合工作的不断推进,必须加快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各环节的渗透,从多个方面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的效果。
比如,在生产装备方面,加快设备的数控化安全改造与提升,有效减少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给生产安全带来的威胁;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对特种装置设备、高风险生产流程、重大危险源等进行动态监测监控,实现安全调度和综合管理;在仓储运输等配套环节,结合GIS、RFID物联网等新技术,对民爆产品、危险化学品等进行全程动态监控,不留丝毫漏洞。“十一五”以来,经过各级地方政府和工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在钢铁行业,鞍钢集团通过炼钢-连铸-连轧生产过程的故障诊断、预测与预知维护示范线,运用预测维护的新理念提升了主流生产线安全程度,提高设备作业率3%;在有色金属行业,河南灵宝黄金通过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尾矿库在线监测等系统建设,有效减少安全管理成本,每年可降低事故发生率40%以上,减少事故损失1600万元以上;在石化行业,中石油通过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服务平台,提高了配送管理水平、车辆管理效率和安全环保管理能力,2010年百万车公里事故频次和百万车公里事故经济损失率分别比2007年下降60%和40%;在装备行业,三一重型装备通过应用基于预防性维护理论的安全信息管理与分析技术,实现当季度车间安全预算投入下降12%、设备故障发生率降低11%、设备维修及时率提高3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副总工程师赵彤介绍说,中石油应急管理平台从2009年开始建设,2011年5月已上线运行,主要功能包括两部分:常态管理业务,包括值班管理、基础管理、应急演练和地图定位;非常态管理业务包括事件信息上报、事件管理和地图定位。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部主任李向荣认为,信息化让电网更安全,永不“掉电”。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推进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引入机器人巡检等技术,加快实施各电压等级变电站无人值守。“十一五”期间,电网和设备事故减少80%和26%。
Nov
4th
导读: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将于近日出台,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等三大门类。其中节能产业和环保产业在“十二五”末的产值约为2.2万亿元至2.4万亿元,分别囊括了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的全产业链。
国务院7日下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随着当天百余项节能、减排、减碳政策的全面公布,将从结构转型、经济杠杆、监管强化等方面,在“十二五”期间拉动节能环保产业4万亿元产值的形成。
上述方案首次明确了节能和减排的总目标。其中,“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 .7亿吨标准煤;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较“十一五”末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较“十一五”末下降10%。该人士称,节能产业、环保产业政策驱动型突出,高目标、严监管将为上述产业提供庞大而稳定的市场需求。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将于近日出台,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等三大门类。其中节能产业和环保产业在“十二五”末的产值约为2.2万亿元至2.4万亿元,分别囊括了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的全产业链。
方案指出,“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工作,要完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完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等”等12个方面。
方案首次提出,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将绿色信贷成效与银行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评价、机构准入、业务发展相挂钩。方案还指出,将优先调度清洁能源发电上网,部分资源税种改为从价计征,逐步扩大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实行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方案强调,“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推广力度;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中央企业坚决防止出现节能减排工作前松后紧的问题。
在环保产业方面,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陈尚芹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环保产业这块“大蛋糕”,可切成环保产品、环境工程、环境服务和咨询、环境友好产品、生态环保建设等六大块。
Nov
4th
3秒钟标识出故障范围,20秒给出事故隔离与恢复方案,5分钟抢修人员赶赴现场抢修,45分钟后恢复供电。这是9月1日至3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国家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工程建设推进会上介绍的案例。
配电自动化是提升配网生产管理水平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国家电网主网已基本实现自动化。自2005年开始,部分省市公司积极探索配网自动化系统工程建设。
2010年,国家电网第一批配电自动化系统工程建设试点单位北京市电力公司及杭州、厦门、银川三家供电公司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公司验收。据统计,上述4个城市的配网实现自动化后,供电可靠性、电压合格率均明显提高;线损率均有所下降,其中银川从10.5%下降到4.8%;平均故障隔离时间从30~96分钟减至5分钟以内。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19个城市开展第二批试点建设。
会议通报了第一批配电自动化试点项目建设情况及工程评价情况,宣贯公司《配电自动化验收细则(第二版)》《配电自动化实用化验收细则(试行)》《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范》等制度及配电自动化技术标准,介绍了配电自动化技术标准体系构建情况。
会上,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介绍了配电自动化试点项目实用化应用情况,湖南省电力公司介绍了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情况。第一批配电自动化试点单位汇报了项目试运行情况,第二批试点单位汇报了项目建设情况,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汇报了工程建设保障情况。公司智能电网部、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发言。
Nov
4th
近年来,中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稳定增长。2005年中国视频监控市场销售额为98亿元,2006年增长到128亿元,增长30.6%,2007年市场规模达到178亿元,增长39.1%。促进中国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市场增长和发展最关键的动力是政府在“平安城市”和“3111”试点工程中对城市视频监控体系投入巨大。未来几年中国视频监控市场将持续升温,但增幅将有所下降。预计2012年视频监控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91.6亿元,增长10.5%。
图表2005-2012年中国视频监控市场销售额及其同比增长
一、监控系统应用范围在延伸
随着数字化、电信级等概念的引入,许多更新的视频监控业务不断衍生出来。由于电信运营商的介入和用户对网络视频监控的逐步认可,网络视频在市场份额上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例,2008年网络视频监控路数大约在470万路左右,已经占据总视频路数的40%以上。此外,随着“平安城市”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使用网络视频来解决大范围视频监控系统在管理、使用、共享、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对平台管理软件的需求如井喷式发展,平台的总体数据流超过50万,增长速度在每年10万数据流。
二、2013年系统集成将占有欧洲安防市场70%
据国际知名调查机构IMSResearch的研究报告,到2013年,系统集成将会占据欧洲70%的安防市场。不但对集成安防系统的市场潜力进行了研究,还对欧洲(HVAC)和楼宇自动化的趋势作出了预测。
然而,尽管系统集成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但许多系统集成商在目前仍然寻找那些几年前就愿意接受新技术的客户,而且还是小幅度接触,离采购还要一段距离。
“安防设备能够集成在其他技术里面,包括空调、建筑、消防、电力管理和IT系统,”Jenkins表示。“能源,基础设施和系统集成的效率优势将继续驱使市场合在一起。成功的系统集成商将是那些提供了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以及不会排斥其他集成系统而单独组成一个离散和孤立的安防工程的工程商家。”
撰写该研究报告的IMSResearch分析师NiallJenkins表示,“今天的安防客户,更多的是频繁地要求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不是在关注安防系统的新趋势。这是由于大多数行业在这方面的低预算和勒紧腰带的支出的结果。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过紧的预算将会有所放松,在安防系统集成方面加大支出将有明显的优势。”
Nov
4th
我们看到巴西正在涌现许多新的造船厂,为了满足其生产需求,需要许多自动焊接设备,这就是我们的机遇。——Pemamek公司市场经理Tapani Hyysalo
据《造船师》杂志报道:芬兰焊接公司Pemamek Oy正在扩展其2011年的业务,它相信如今的造船业需要更多的自动焊接设备,以满足新船厂的需求。
在经济不景气的冲击下,造船业出现了从建造远洋船舶转向建造海洋工程船舶的趋势。Pemamek公司基于这一趋势,扩大了其在海洋工程快速发展的巴西业务。
Pemamek公司市场经理Tapani Hyysalo说:“我们看到巴西正在涌现许多新的造船厂,为了满足其生产需求,需要许多自动焊接设备,这就是我们的机遇。这是一个令我们感兴趣的市场,我们已经得到了第一条平面分段生产线的订单。”
除了巴西市场,Hyysalo先生还看到了在中国、印度尼西亚和美国的机遇,特别是海洋工程方面的机遇。在这些地方,为了按时完成工程项目,船厂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自动化焊接设备。
“海洋工程市场发展迅猛,我们曾在美国有一些任务,去年就已经交货。‘传统的’造船业正在走下坡路,而海洋工程的势头要超过造船”Hyysalo先生补充说。
对于现在经营良好的船厂而言,人们关心的是这些船厂现在是否具备完成项目的能力。虽然现在超大项目的订单还不多,但Hyysalo先生指出,一旦接到第一宗大项目订单,这些船厂也会出现巴西新船厂所面临的困境。他还指出,没有焊接自动化,巴西就不可能应对当前的形势。
Pemamek公司现在正在研究其门架机器人项目。为了提高性价比,一般需要更多的自动化及更高的燃弧率(超过80%,而利用率为100%)。用户友好的门架机器人将显著提高钢板平面分段生产线的生产效率。1台门架机器人可以由1座坚实的机器人焊接门架和3根外部的机器人轴组成。l台六轴焊接机器人设有1套基于机器人编程单元的Vision(燃弧率为1/30或更佳的在线编程方法)机械系统。
Vision系统用户友好,能向用户提供工件快速编程。8小时一班的焊接作业,只需花30分钟进行编程。在一个班次内,Vision机器人可以焊接约160m焊缝。
2011年,Pemamek公司将着手开发大型工作站,以适应大型工程项目的需要。Hyysalo先生解释道,对这种系统的需求很大,但是对于更大的项目而言,我们所认为的功能强大则不足以挂齿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实现新的想法,寻找开发功能更强的机器人的新途径。现在一台焊机上有10个焊接头,我们大概会将其翻一番,达到20个。
除机器人系统外,Pemamek公司还期待于2011年将正在研制的新焊接产品推向市场。
Nov
4th
Honeywell introduces first vendor-neutral process control software suite
霍尼韦尔推出首个供应商中立过程控制软件套件
September 7, 2011– Honeywell today unveiled the process industry's first vendor-neutral process control suite, which allows plant operators to centrally monitor and control both Honeywell and non-Honeywell process control systems within their plants. The process control suite lets operators and management break out of the information silos that can often occur with advanced process control (APC) systems.
9月7日消息——霍尼韦尔今天推出过程工业首个供应商中立的过程控制套件,使得工厂操作人员可以在其工厂集中地监测和控制霍尼韦尔或非霍尼韦尔的过程控制系统。该过程控制套件让操作者和管理层可以打破在先进过程控制(APC)系统中经常产生的信息孤岛。
Suitable for all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the Honeywell Process Solutions' (HPS) suite revolutionizes performance monitoring with its ability to span not only multiple APC technologies, but also multiple processing facilities, giving consistent performance benchmarking across the enterprise and ensuring proper corrective action is taken when and where necessary. HPS studies have shown the solution can increase service factor and application utilization by 25% while reducing troubleshooting time by up to 50%, allowing proactive maintenance practices to improve utilization and increase application service factors.
该霍尼韦尔过程解决方案套件适用于所有工业应用,其跨越多APC技术、多过程设备的能力带来了革命性的性能监测,给整个企业提供一致的性能基准标杆,并在必要时确保采取适当的纠正行动。霍尼韦尔过程解决方案的研究表明了该解决方案可以提高25%的服务因素和应用利用率,同时减少高达50%的故障排除时间,使得主动维护做法可以提高利用率,增加应用服务因素。
The suite includes three software products: Honeywell Loop Scout, which gives control engineers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and correct poorly performing control loops; Honeywell Profit Expert, delivering multivariable controller monitoring for Honeywell's Profit Controller; and Control Performance Monitor, an application that monitors, identifies, diagnoses and remedies regulatory and APC asset issues throughout the plant.
该套件包括三个软件产品:给控制工程师识别和校正较差执行控制回路的霍尼韦尔Loop Scout;为霍尼韦尔的Profit Controller提供多变量控制器监测的霍尼韦尔Profit Expert;全工厂范围内监测、识别、诊断和补救监管以及APC资产问题的Control Performance Monitor。
"This new software suite is a first in the process control industry, which means that our customers will have unprecedented flexibility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ir assets and the most holistic view yet of their plant operations," said Donald Morrison, senior product marketing manager, Honeywell Process Solutions. "The recent addition of Matrikon to the Honeywell portfolio brings together the vendor independence of Matrikon's monitoring technology with Honeywell's expertise in the deployment of Profit Suite applications."
霍尼韦尔过程解决方案高级产品营销经理Donald Morrison表示:“这个新软件套件在过程控制行业是第一个,这意味着我们的客户将在其资产管理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灵活性,而且对他们的工厂运营有最全面的了解。Matrikon最近纳入霍尼韦尔的产品组合,在部署Profit Suite应用上汇集了Matrikon监测技术的供应商独立性以及霍尼韦尔的专长。”
Nov
4th
如今,机床早已成为一国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工业发达国家对数控机床的发展高度重视,竞相发展高精、高效、高自动化的高档数控机床,以加速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世界数控机床发展概况
从产值来看。2010年,世界28个机床生产国的产值预计超过660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中国、日本、德国位列全球机床生产的前三位,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2%、18%和15%。日本机床工业在经历了2009年的严重衰退之后全面反弹,重返机床第二大生产国的位置。德国机床制造业产值2010年继续下滑,但仍位列第三。美国机床制造业产值也持续下滑,已跌至全球第八,位于意大利、韩国、瑞士等国之后。
名次 | 国家/地区 | 产值 | 名次 | 国家/地区 | 产值 |
1 | 中国 | 20910 | 6 | 中国台湾 | 3803.3 |
2 | 日本 | 11841.7 | 7 | 瑞士 | 2185.4 |
3 | 德国 | 9749.9 | 8 | 美国 | 2026.2 |
4 | 意大利 | 5166.4 | 9 | 奥地利 | 908.9 |
5 | 韩国 | 4498 | 10 | 西班牙 | 812 |
从需求市场来看。2010年,全球机床消费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中国、德国、日本、韩国和意大利。其中,韩国和日本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机床产品人均消费情况差异较大,瑞士仍为全球人均消费金属加工机床最多的国家。
从技术发展水平来看,目前世界高档数控机床制造业以美国、日本、德国等工业强国为主要生产国,这些国家掌握着该制造领域的主要核心技术。
美国在数控机床的主机设计、制造和数控系统方面的基础扎实。虽然美国生产机床比英国要晚50年,但在制造技术方面很快就超过了英国,跃居世界首位。美国的机床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建筑业和医疗设备制造业等,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几家著名机床公司如Cincinnati、G&L、Hardinge、Gleason、Ingersoll公司等长期以来均生产高精、高效、高自动化数控机床供应美国市场需求,不仅可以生产宇航领域使用的高性能数控机床,也可为中小企业生产廉价实用的数控机床。由于拥有领先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使美国成为全球高档数控机床的出口大国,其出口的最重要市场为中国、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2010年美国累计出口数控机床9.33亿美元,同比增长40%。
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械工业,特别是机床工业的发展。德国的数控机床质量及性能良好、先进实用、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数控机床,主要出口地为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等。此外,德国还重视数控机床主机配套件的先进实用性,其机、电、液、气、光、刀具、测量、数控系统等各种功能部件在质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德国拥有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如世界最大的数控钣金制造商——通快集团;拥有广泛影响力及世界先进高档数控机床生产技术的德马吉(DMG)公司;西门子公司的数控系统更是世界闻名。从2009年末开始,受益于中国、韩国和印度的强劲拉动,德国机床行业快速恢复元气。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不断加强数控机床的研发,并通过规划和制订法规,提出日本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方向,并提供充足的研发经费,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大力发展数控机床。日本在机床部件配套方面学习德国,在数控技术和数控系统的开发研究方面学习美国,并改进和发展了两国的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日本在发展数控机床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发展关键技术,开发核心产品。日本政府重点扶植发那科公司开发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该公司生产的数控系统约占全球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其他厂家则重点研发机械加工部分,较为著名的生产企业有马扎克(Mazak)、天田(Amada)、大隈(Okuma)、森精机等。由于来自亚洲、欧洲以及北美地区的机床订单额不断攀升,因此2010年日本机床的外需订单额达到了6711亿日元,同比增长了170%;内需订单额为3075亿日元,同比增幅为92.6%。
除上述三个国家外,意大利、瑞士等国的高档数控机床产业也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意大利的著名机床厂有Ficep、Fidia、JoBs、Mangoni、MCM等,产品广泛用于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瑞士的中小型精密机床长期独步世界,许多高精度车床、磨床、齿轮机床、电加工机床、加工中心、小型组合机床、刀具磨床等质量超群。
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机床工业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发展起来,到现在已经走过6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数控机床在近30年中,获得了技术和产量上的迅猛发展,并运用到各行业用户中。国内产品还争相出口,并在世界四大国际机床展览会上都有亮相,成绩显着。
“十一五”期间,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自主生产能力的形成,我国开始突出“外国制造”的“重围”,进入世界高速数控机床和高精度数控机床生产国的行列。
从产量来看。2010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536.8亿元,同比增长40.6%;数控机床产量达到23.6万台,同比增长62.2%;2010年我国机床产值和数控机床产量均列世界第一位。整个“十一五”期间,在需求的拉动下,我国数控机床产量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7.4%。2010年的增长数据意味着数控机床的发展已经步入新阶段。
从技术发展水平来看。随着“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重点任务陆续完成,我国国产机床数控化率由“十五”末的35.5%提高到“十一五”末的51.9%。我国在数控系统方面已经开发出多轴多通道、总线式高档数控装置产品。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高精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已完成50多套开放式全数字高档数控装置的生产。国产数控机床产品覆盖超重型机床、高精度机床、特种加工机床、锻压设备、前沿高技术机床等领域。特别是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数控超重型机床、立式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齿轮加工机床领域,部分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品种日趋增多,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五轴数控铣床、五轴龙门铣床、五轴落地铣镗床等均在国内研制成功,改变了国际强手对数控机床产业的垄断局面,加速了我国从机床生产大国走向机床制造强国的进程。
从市场需求情况来看。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控机床进口国和消费国,2010年,中国机床消费同比增长43%,达到284.8亿美元,进口约为94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消费国。虽然“十一五”期间机床行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高档数控机床产值仅约占金属加工机床行业产值的10~15%,面对巨大的消费市场,国内机床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迅速膨胀的市场需求,多数高档数控机床产品仍需大量从国外进口。
虽然我国数控机床制造水平有所提升,但对外贸易状况仍令人担忧。一方面是数控机床出口单价的持续下滑,下降幅度较大的有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数控磨床、数控冲床等。除人民币升值外,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竞相压价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高档数控机床的进口份额不降反增,2010年高档机床的进口额占中国金属切削机床总消费额的36%,同比增长高达60%,进口产品挤压了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加之国内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威胁,国内多数机床企业高档数控机床毛利率出现下降态势。
展望“十二五”,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将努力解决主机大而不强、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发展滞后、高档数控机床关键技术差距大、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将培育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量化融合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升到战略高度,实现工业总产值8000亿元的目标。并力争通过10~15年的时间,实现由机床工具生产大国向机床工具强国转变,实现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在国内市场占有主导地位等一系列中长期目标。
Nov
4th
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宣布即将推出全新Vario系列国产负荷开关。凭借卓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产品从本地客户需求出发,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及适应性的改进,进一步增强了现有的丰富系列产品,从而使施耐德电气能够为中国用户更好地提供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更加本土化的解决方案。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工业事业部负责人修德华表示:“在低压配电领域,施耐德电气拥有丰富的产品系列,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可靠性、安全性及便捷的安装优势为全球客户所认可。在进口负荷开关的基础上,我们推出的国产负荷开关产品,能够有效提高供货效率,更好地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同时,其优质的性价比也是用户选择施耐德电气的关键。今后,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深入了解中国本土化需求,为国内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Vario系列国产负荷开关秉承进口负荷开关产品的优良性能和制造工艺,并根据本土客户的应用需求做了针对性、适应性层面上的改进。Vario系列国产负荷开关有着相比同类产品更加优越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可分断12A~175A开关电流,短时耐受短路电流达到2.1kA,也可分断直流电路,电气寿命达到10万次(12~40A)和3万次(63~175A)。
Vario系列国产负荷开关在安全性上有较高的核心竞争力,具备隔离功能,断开时其位置完全可见,断开位置可以加挂锁,加装密封式外壳后,产品防护等级可达IP65,安全可靠。Vario国产负荷开关100%符合欧洲RoHS环保标准要求,符合CCC产品认证及CE标准,给用户的产品使用、安装和维护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证。
Vario系列国产负荷开关在保证产品高性能的基础上,拥有较好的价格优势,相比进口产品,Vario国产产品供货渠道更加便捷,货期也有较大的缩短,因此更加适合国内用户的需要,力求为客户提供供货效率最高、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服务与支持。
目前,Vario国产负荷开关已经成为系统集成商的首选,可广泛运用于电梯、发电、纺织机械、船舶、工程机械等各个领域,特别适用于对电气开断电要求较为严格的场合,其可靠的性能、便捷的安装必将为客户带来极佳的应用体验。
Nov
4th
2011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开端之年,各行各业都根据国家总规划制订了行业规划,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规划已于近期正式对外发布。针对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规划的颁布,行业各企业将如何谋划企业的发展蓝图,各企业将有怎样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通过走访众多机床工具企业,笔者了解到,行业大多数企业都依据国家和行业“十二五”规划,并参照机床协会提出的“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制定了本公司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很多企业的规划与行业规划契合度很高,表现了对总体形势的把握和对国家政策的支持。
对于行业“十二五”规划,大多数企业能够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清醒地认识到行业规划的重要指导意义。共同感到,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提出的行业由大变强的三个标志性目标(详见2011年8月5日出版的《中国机床工具》报)是行业落实“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任务明确,发展方向清晰,措施得力,充分表达机床制造企业的心声,强化了行业做强的目标要求。
各企业经过认真研读“十二五”规划及相关文件,分析行业现状和发展方向,主动将企业规划与行业总体规划相协调,在制定企业规划中能够有意识地在调整产品结构、解决深层次技术问题和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上下功夫,关注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发电设备等四大关键用户领域及其他众多机床用户领域的需求,表现出了对于民族工业振兴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自觉性。大多数企业能够在提升国产中高档数控装备市场占有率和提高国产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应用比率,提高服务重点用户领域关键部件加工制造装备能力,以及精心创建品牌等方面制定具体目标和措施,并呈现出坚实的动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
依据国家和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各企业都结合自身产品定位和市场情况制定了自己的目标和工作重点。
沈阳机床集团 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企业“十二五”的发展思路和目标:①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技术突破为核心,提升经营规模、提升盈利能力。②强化内部管理,以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实现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③通过进一步并购扩张实现产业拓展及技术突破,形成同心多元化产业格局。④全球范围内广纳人才,增强资本运营能力与国际经营能力。⑤总体目标达到:既大又强,世界第一。努力成为世界一流跨国公司。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将围绕“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来开展科研攻关体系的建设,完善在国内设立的自动化装备、加工中心等6个研究所的建设,以汽车动力总成高效自动化加工装备的技术和市场为主要工作方向。在此目标引领下,注重研究数控机床的基础与共性技术,应用最新科研成果,以高速加工中心为主体构建高速柔性生产线。该公司还表示,将加强硬、软环境建设,努力建成面向汽车动力总成制造装备的机械工业工程研究(技术)中心。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突破:①在服务重点用户领域方面,研制重点企业主导产品典型零件加工装备;加强用户工艺研究,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②在提升高档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方面,加强共性技术研究,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加快信息化建设;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建设高档重型、超重型机床关键基础功能部件产业化基地。③在培育和创建品牌方面,加快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国内产业整合,优化产业布局;以创新的方式继续高端引进,加快消化吸收基础上自主创新的进程。
合肥合锻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保持国内液压机行业主导地位,扩大机械压力机产品的影响力。到2015年,实现产值15亿元,使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高端压力机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打造国际著名压力机品牌。
Copyright 2011 本站关键词:计米器 电子计数器 力矩电机控制器
.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 1.8 Walle Build 100427 Template Designed By houbenbo